摘要]目的评价婴幼儿在胸腹部手术中实施保温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8例婴幼儿分为干预组(28 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
将手术室温度调节在26~28℃,预热消毒液、冲洗液和盖被,输入的液体加温等;对照组:将手术室温度调节在22.0~24.0℃,常温下使用
消毒液、冲洗液,输入液体、盖被不加温, 观察2组患儿入室时、消毒后20min、开胸腹腔后1h的心率、收缩压、体温,并比较。结果2组患
儿术中心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 体温入室时与消毒后20min和手术后1h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婴幼
儿胸腹部手术中实施保温干预可以减少对生命体征的干扰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婴幼儿胸腹部手术体温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6.1;R473.72[文献标识码]B
稳定的体温对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各种生理机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小儿的核心体温(肛温)为36.5~37.5℃,具有个体差异,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麻醉手术过程中, 常伴有轻度到中度的低温,由于全麻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体内热量重新分布,代分严重[1]、婴幼儿各种生理机能的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术前保暖条件不佳、禁饮禁食、术中室内环境低温、身体裸露、皮肤消毒、开放体腔, 使用冷的消毒液、冲洗液等综合作用。导致散热增加,体温下降。围术期低体温可引起循环功能的改变、麻醉药物半衰期延长、麻醉苏醒延迟、知觉水平的下降、拔管困难。术后肺部感染增多,并易发生硬肿症[2],给术后护理带来困难。为避免小儿围术期的低体温,我科对28例行胸、腹部手术的婴幼儿实施术中保温干预,有效预防了围术期的低温,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婴幼儿胸、腹部手术58例,保温组(干预组)28例8.963 常温组(对照组)30例, 年龄3d~1岁8月, 男34例,女24例,体重3.2~12kg,疾病:先天性食道裂孔疝7例、先天性食道狭窄3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腹腔肿瘤9例、先天性幽门梗阻9例、胆总管囊9例、十二指肠闭锁7例、胆道闭锁3例。手术时间(92±14.2)min,术中输液量150~300ml,输悬浮红细胞0.5~1.0u,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28例患儿采用保温干预,患儿入室前调好室温26~28℃,新生儿32.0.0~34.0℃;早产儿35.0℃;变温毯温度设置在40.0℃预热盖被;消毒液、外用盐水加热至37~40℃;输入血液、液体使用变温器(hotline)加热至37℃, 常温组未作任何处理。
1.2.2观测患儿入室时、消毒后20min、开胸、腹腔后1h的心率、收缩压、体温
1.2.3体温指标观测使用美国产BLANKETROL!Ⅱ控温仪
1.2.4统计方法:用PEMS3.1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
2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心率、收缩压,在入室时、消毒后20min和手术后1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时体温与消毒后20min和手术后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2、3)。
3讨论
3.1由于小儿体表面积/体重为成人2倍, 容易散热,皮下脂肪少, 产热少, 寒冷时脂肪分解产生热能,导致氧耗量增加,代谢
表12组患儿入室时的生命体征比较(X±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体温(℃)
干预组 28 133.7±19.5 73.9±15.1 36.9±0.5
对照组 30 133.8±20.4 74.7±13.2 36.9±0.4
t 0.013 0.166 0.166
p 0.990 0.869 0.166
表22组患儿消毒20min 后生命体征比较(X±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体温(℃)
干预组 28 135.4±14.2 72.7±13.8 36.8±0.4
对照组 30 141.9±17.3 76.1±13.0 36.4±0.4
t 1.254 0.789 -2.99
p 0.218 0.435 0.005*
表32组患儿手术后1h的生命体征比较(X±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体温(℃)
干预组 28 132.8±16.6 72.6±13.6 37.0±0.3
对照组 30 124.3±22.1 72.5±11.4 35.9±0.4
t -0.1361 -0.014 –8.963
p 0.182 0.989 0 *
*消毒后20min和手术后1h, 体温波动明显, p<0.01
性酸中毒, 皮肤血管收缩功能降低,致使体温更低。围术期体温与心排出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体温低于34℃以下, 提示心排出量大是正常的1/2, 易引起心律失常[3 ], 本组资料显示心率、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体温下降程度和统计时间短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3.2术中由于麻醉药物作用、机械通气致呼吸道散热、环境温度低、身体暴露于周围空气中、输入常温液体或低温库血、麻醉后皮肤血管收缩反应能力下降, 调节和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差。本组资料表明干预组采取了保温措施,术中体温变化不明显, 而对照组术前术中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术中保温是有效的,应重视术中的保温, 体温应作为常规的监测指标之一。
3.3造成围术期低体温的因素很多, 故应采取综合的保温措施, 才能维持婴幼儿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有资料显示, 30%的热量是小儿的头部损失的,应防止头部热量的损失[3]。使用暖箱保温
者, 应预热至所需温度,术毕直接将患儿移入暖箱送回病房, 减少搬运中热量的丧失。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资料表明, 往返手术室的婴儿尽管路途不足5分钟, 采取保暖和未取保暖措施中0.4心体温相差5℃[]。
本研究说明围术期的低温是可以避免的,可行的保温措施可以有效的维持婴幼儿体温的基本恒定,减少术(下转第49页)